上一页 | 1 |
/1页
go

主题:以房养老:谁盯上了我的房子 谁关注我的养老?

发表于2015-02-16

中国传统的四书之一的《孟子‖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成了国家强盛、君主强大的必要条件。在先贤的眼里,百姓的养老问题已经被提升到政治的高度。

以房养老来了

2014年6月23日,保监会正式发布的指导意见,从今年7月1日起,未来两年,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将正式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这意味着“以房养老”商业保险正式开闸(新华网6月24日)。

随后的7月8日,陕西省政府明确表示要在2015年一季度拿出具体措施,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至此,以房养老将成为陕西老年人的一个新选择。

公众比任何时候都更关注养老

如果说祖辈"养儿防老"包含着一种社会认同的契约精神,那么随着现代国家的建立、公民纳税人意识的觉醒,再加上中国政府主导推动的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政府在养老问题上扮演了不可或缺和不容回避的角色。

但是从最初政府说的《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到《养老不能全部靠政府》再到目前试点推行的“以房养老”。公众在养老问题上敏感的神经经过网络的加工和传播,变成了政府推卸养老责任的铁证,大众的愤怒使得这样的政策还没开始就骂声一片。

此时的国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养老问题。但由于我们国家特殊的发展阶段以及庞大的人口基础,政府目前能够给予公民的养老水平仍不能满足大众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因此寻求新的养老方式成为一种趋势和必然需求。

另一方面,一个广为流传的观点是关于社保的“庞氏骗局”。按照这一观点,随着中国“4-2-1”人口结构逐渐形成、社保支出将大于其收入,公众所缴纳的养老金未必能够得到预期的回报。而之前的计划生育、现在的试点放开二胎和延迟退休都被持这一观点的人作为验证庞氏骗局的铁证而大肆传播。

类似的观点和社保制度的不完善不仅加剧了公众的危机感,也在无形中助推了各类商业化的养老保险、养老型理财产品的出现,使得商业养老成为公民养老选择新的补充。而以房养老也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逐步推开。

以房养老 谁想动我的房子?

毋庸置业,政府仍然是公民养老问题上最主要的承担主体,而目前包括以房养老在内的多种方案只是新时代下养老策略的一种补充和完善。这样的目的是让按月领取养老金的老人,可以选择性地再次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

以房养老也被称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或者“倒按揭”。是指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在老人去世后,银行或保险公司收回住房使用权,以房养老这种养老方式被视为完善养老保障机制的一项重要补充。

但是从目前媒体报道来看,对于“以房养老”,保险公司和老百姓都没有想象中那样热衷。保险公司顾虑在于老人抵押的房产所剩的产权年限不多,市场流通性不强、而且老人预期寿命也存在变数。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是房价一直稳定,如果出现房价下跌,那么次贷危机的杯具或许就会降临到保险公司或者银行的头上。

而在有房产的老年人看来,将房产不留给子孙而抵押出去,除了感情上难以接受,也使得儿女承受“不孝”这样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传统固有观念的根深蒂固使得这一方案推广仍然是困难重重。

养老地产 谁在关注我的养老?

人口红利的退潮带来养老危机,注意到这个问题的除了学者,还有商人。他们敏锐的嗅觉发现了这一问题下所蕴含的勃勃商机。在传统住宅开发盈利放缓的情况下,养老地产也在西安逐渐热了起来。在先周边的蓝田、户县等地,本土的海荣、荣华、雅荷、陕能以及全国大鳄中海等房企纷纷在陕涉足养老地产。

在陕西秦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红兵看来,养老地产比普通住宅的要求要高很多。要做养老地产首先要做好养老板块——核心是将酒店式服务、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文娱健身、老年大学等集于一体,设计上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既要有硬件上的宜老设施配套,又要有软件服务的陪伴。其次,养老地产要做好整个住区的养老全覆盖,而不仅仅是普通住宅的物业管理那么简单。

西安交通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杨东朗教授曾表示,“养老地产次第兴起,面对这一‘隐性刚需’,西安近年步入从概念到真正试水的探索阶段。因为养老地产在西安刚起步,所以养老地产的概念比较模糊,标准也无统一参考”。

“形式和概念大于实质”,这是不少业内对于西安养老地产现状的点评。或许目前还没有多少可以参考的经验,但是西安的开发商已然行动起来,养老地产也在探索中不断前进。相信未来,西安也会诞生一些拿得出手的养老地产项目

上一页 | 1 |
/1页
go